close

  馬投潭公園鳥瞰代償效果圖
  本報訊(見習記者楊升 通訊員柳楊 尹錦程)昨日獲悉,比盤龍城還要早1500多年的馬投潭遺址處,近日已啟動馬投潭公園建設,預計於2015年第十屆中國(武漢)國際園林博覽會舉行之前開園。建成後,市民可參觀“馬爾地夫馬”主題建築,體驗耕樂堂、陶藝館,在科普所探秘原始社會遺址。
  馬投潭公園為園博會的配套工程,選址於東西湖區吳家山新城的中部西側。其規劃總面積約41公頃,包括文物遺址保護區0.82公頃、水域12公頃、綠地28.18公頃。建成後,情趣用品全園將形成“一軸、一環、六區、十二景點”的景觀,與現有的吳家山、雷達山綠地融為一片,形成大“綠核”。
  馬投潭遺址位於馬投潭公園文物遺址保護區。該遺址曾出土大量陶器、獸骨和貝殼,據考證為原始社會至商周古文化遺址,屬典型的“湖北龍山期文化”,部分器物可能早到“屈家嶺文化”中晚期,距今50汽車借款00餘年,屬省級文物遺址。
  市園林建設規劃設計院工程師張勇稱,馬投潭遺址是公園歷史設計裝潢的重中之重,結合文物部門要求,建設時只在允許範圍內保留和種植植被,避免對遺址造成破壞。
  目前,在建的馬投潭公園內存有100餘戶住戶的馬投潭村,其聚落生活至少可溯至明朝,其中一處合院構造精美,尤為珍貴。張勇介紹,規劃中,保留原有珍貴院落,適當擴建,存留聚落生活和民居空間。
  在規劃前期,規劃人員還意外發現了馬投潭名字的由來:在民國十六年(1927年)的軍事地圖中,該遺址東有“塗家院子”、北有“馬家廟”,當時名為“馬塗潭”,而非現名“馬投潭”;“塗”、“投”二字在武漢話中發音相同,古“馬塗潭”才演變成今天的“馬投潭”。
  “園內水體分佈在山體北、西、南部,南部為馬投潭,水面開闊,水質較好。規劃設計時充分利用現有水體,適當連通,形成湖、潭、溪、澗、澤等豐富的水景形態,表現水澤文化。”張勇介紹說,“馬投潭公園場地設計少動土方,以此管護自然風貌,節約建園成本,如胸徑8釐米以上的喬木在建設時全部予以保留。在雨水管理方面,借鑒歐美園林手法,實現公園內雨水零排放,形成雨水花園。同時,基礎設施盡可能使用環保材料和技術,利用風能、太陽能,減少建設過程的負生態效應,起到節能、環保等作用。”  (原標題:園內雨水零排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40kazx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